冰封大山里,重載無人機空中“御劍”,輕松將高空中高壓線上的冰層敲下;千畝棉田上,農業無人機“漫步”空中,有條不紊地收集土壤和農作物的實時信息,幫助農戶“精準作業”;火災現場,消防無人機在空中噴出高壓水柱,成功“制服”十幾層樓上的大火;電影拍攝現場,影視無人機從天空俯沖而下,用高清攝像頭記錄一個又一個精彩畫面……隨著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普及,低空經濟正在走進大眾視野,為交通物流、文旅融合等應用場景不斷賦能。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的《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下,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
“低空經濟”則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涉及低空飛行、航空旅游、支線客運、通航服務、科研教育等眾多行業的經濟概念,是輻射帶動效應強、產業鏈較長的綜合經濟形態。
“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從環境監測到應急救援,低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不斷催生新業態。激發市場力量,提供政策保障,加強技術支撐,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正從“新”出發,充分激發低空經濟潛力,讓低空經濟飛得更好更遠。
把“路”修到低空去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樸素的話,從不過時。
發展低空經濟,通俗地說,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在這條新“路”上,同樣會出現“路上的車”、“開車的人”、因“路”而富的產業。曾經因為地面上縱橫交錯的道路而興起的繁榮,同樣將是未來低空經濟里蘊藏的廣闊機遇。
未來的上班路什么樣?
出門“打飛的”,曾經似乎還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就在今年,深圳“空中的士”的版圖持續上新,從坪山燕子湖會展中心飛往福田CBD(中央商務區)的通勤航線,將兩地間的出行時間從地面的60分鐘縮短到了13分鐘;在安徽,全球首款商業落地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在合肥駱崗公園正式實現常態化飛行。用空中通勤告別上下班的擁堵,這樣的場景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未來的快遞外賣什么樣?
外賣小哥變成外賣飛手,不再需要風里雨里奔忙;無人機送貨到家門口,再偏遠的地區也可以進村入戶;配送效率從“天”變成“小時”,生鮮產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戶手中。對于物流這項最要求速度的產業,低空將成為最佳解決方案。
未來的公共服務什么樣?
在森林密集區域,直升機快速出動、空中滅火,監控森林火情;在醫院的樓頂,面臨危急情況的患者,迅速通過直升機轉移救援;在農林山區,行業無人機來回穿梭,迅速完成山林的掃描和各項數據監測,智能生成數據回傳并相應處理。更加智慧、更加安全的公共服務正逐步落地。
以山地運輸為例,作為國內山岳型景區典型代表的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為有效解決山地物資運輸難題,運用大疆運載無人機開辟無人機運輸航線,有效緩解了山上山下物資運輸壓力。而此前,黃山景區每年4月到11月旅游旺季時日均15—20噸的物資運輸需求,只能通過人力加索道二次運輸的方式進行運送,面臨著傳統運輸方式運力不足、勞動強度大且運輸能力難以持續增長等問題。
據統計,黃山風景區在遠離行人步道區域開辟的無人機運輸航線,采用單行線雙機運行模式,僅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10日,共計運輸物資達251.5噸(約50.3萬斤),其中雙機吊掛單日最大運輸量突破5000斤,景區日常經營所需的肉類、蔬菜等鮮活物資、礦泉水、大米,以及打包垃圾、淤泥等物資,都能通過無人機進行運輸作業,基本涵蓋景區日常經營物資、應急物資等各類物資運輸需求。
未來的農業什么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超級棉田”的管理者極飛科技公司員工艾海鵬給出的答案是“無人機+智慧農業”。“超級棉田”通過應用極飛農業無人機、遙感無人機、農機自駕儀、農業物聯網設備及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實施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由此實現了“兩個人管理3000畝棉田”。
2023年12月11日,極飛科技在廣州舉行年度大會。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帶來了農業無人機P150、P602024款,ACS4智能手柄、SRC4帶屏遙控器,DL1數鏈、2024款電池霧冷箱等眾多農業“黑科技”。“最早的無人機像皮卡,后來像大卡車,現在像巨型工程機械。車頭越來越小,功能性越來越多、載量越來越大。”極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P150采用全新機身結構,在載重量提升的情況下減少了飛行平臺重量,并通過重塑力學結構、模塊化設計等舉措促使無人機更加耐用、易保養、維護成本低。
隨著技術和場景的完善,未來會有像現在打車軟件、支付軟件、應用軟件等在內的空中服務平臺不斷出現,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專業人士分析,低空經濟未來蘊含無限可能,低空不僅僅可以建成交通系統,甚至可以建成工業系統。越來越多應用場景的出現,也會延展出全新的產業鏈條,數字技術、智能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高新技術,都可以在低空產業中大展拳腳。
事實上,在低空經濟的新“路”上,中國已經有公司跑在前面。
從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以及產品化能力來說,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民用無人機制造廠商,已經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其中,大疆的飛控、云臺、圖傳、自研影像系統等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化優勢,目前全球市場占比超過70%。
依托于技術演進和研發迭代形成的競爭優勢,大疆在無人機轉化成生產力工具的變革浪潮中走在前列,以“無人機技術+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引領了無人機在多個垂直行業的應用普及,在農業、低空運載、專業影像,以及城市治理、應急救援、能源電力、林業環保、海事等工業垂直領域有廣泛應用。
大疆企業戰略總監、新聞發言人張曉楠對記者說:“大疆能做好的關鍵,一方面是我們有核心技術,研究得早,研究得深入,有很多自己的專利;另一方面是我們的供應鏈和產銷體系,以及售后維修等全業務鏈條較好地協同和支持業務發展;此外,為了更大程度發揮無人機設備的應用價值,我們降低了無人機尤其是商用無人機的使用門檻,并且為不同行業提供了安全、穩定、易用的設備和解決方案。”
城市比拼“新賽道”
元旦假期,來自北京的曾斌在廣東省深圳市深圳人才公園飽覽城市天際線美景之余,還體驗了一次獨特的“外賣”:給他送餐的不是外賣小哥,而是一臺有6個“翅膀”的無人機。
在直線距離約1公里外海岸城商圈設置的“機場”,黃黑涂裝的無人機起起落落,工作人員將周邊商戶新鮮制作的餐食放入特制的包裝盒后,放置在無人機下,在后臺系統的指揮下飛向深圳人才公園設立的智能空投柜。從點完單到拿到兩杯茶飲,只需要約15分鐘,空中飛行時間不到5分鐘。
這是互聯網平臺美團在深圳設立的23條無人機送餐航線之一,也是深圳低空物流走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縮影。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統計,2023年,深圳新開通無人機航線77條,累計開通航線156條,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超60萬架次。
無人機產業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部分。2023年,深圳市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全市做好低空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深圳第一次把“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低空經濟中心,打造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一座面向未來、輻射全球的“天空之城”雛形初顯。
除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新型低空生產服務方式,深圳傳統通用航空業態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近年來,傳統通航短途運輸企業積極拓展載人飛行服務,發展聯程接駁、市內通勤、城際飛行、跨境飛行等空中交通新業態,深圳機場往返福田CBD等“空中的士”航線陸續開通,2023年直升機飛行量超2萬架次。
穿行在高樓大廈間的無人機將外賣準時“空投”到消費者手中、從這里“飛出去”的無人機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授粉投料、數以百計的高科技企業共同組織了一條全球領先的無人機產業鏈……借助產學研和市場應用的先發優勢,深圳的低空經濟產業已然振翅高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不只是深圳,低空經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比拼的“新賽道”。以無人機為例,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居全球首位,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會更高。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近期發布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
“只要拿一張無人機設計圖紙,安陽無人機園區就有能力打造一架完整的無人機。”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圍繞打造“航空運動之都”的戰略目標,在中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了無人機產業園。安陽市的低空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中原經濟區的靚麗名片。
在安徽蕪湖航空產業園內,涉及整機、無人機、發動機、維修運營等的近140個項目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產業聚集。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樣,通用機場、航空園區、航空小鎮、無人機基地、飛行營地等將星羅棋布,我們的天空也會更加繁忙。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認為,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促進城市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為城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聚集;有利于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政策當好“助推器”
低空經濟,飛起來才能熱起來。
在全國首個全域低空開放的試點省份——湖南,剛剛完成了全省范圍內97條低空航線的飛行驗證。這可以說是一本安全飛行手冊,照著它飛,就能“想飛就飛”。
在長沙飛行服務站,大屏上顯示著當天湖南空中的實時情況。幾十架飛機正在飛行,還有很多當天申報了計劃的飛機在做準備。同時在屏幕上,整個湖南的低空空域被劃分成了179塊,每一塊什么時候能飛、能怎么飛,都可以實時監測。針對每一個報批的飛行計劃都可以迅速模擬出它的飛行路線,確保飛行安全。
服務站的負責人說,現在湖南空域申請報批的服務速度,可以從原來按天算,提高到現在的按小時算。就在今年元旦假期,湖南的通航起降架次增加了8.3倍,飛行小時增加了17.9倍。
不只是湖南,近年來,圍繞低空經濟發展,國家持續加強空域政策、經濟政策、行業政策等多重政策支持,推動頂層設計與地方探索協同聯動,讓政策當好“助推器”。
2021年2月,“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
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為低空經濟保駕護航。
不僅如此,近日,中國民航局發布消息稱,民航今年將健全通用機場政策法規與標準管理體系,支持地方加快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引導支持運輸機場開展通航業務。深化拓展航空醫療救護、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新興消費等業態發展。支持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基地)為基礎,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相關政策扶持驅動下,低空經濟產業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認為,《條例》將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及相關活動,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商業運營提供了規范化的保障,對持續推進商業化打下堅實基礎,有利于促進低空經濟生態的建設完善。
“《條例》還提出,國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創新空域供給和使用機制,完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這對行業發展是極其利好的信號,有利于促進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賀天星說。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認為,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政策法規的規范引導。曹允春說,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得到政策法規的有力支撐,包括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以及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通過制定完善的法規體系,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低空經濟的投資和運營。
乘著中央政策東風,各地加快布局低空產業的政策也紛紛出臺。
2023年,安徽省蕪湖市發布《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300家,其中龍頭企業超過10家,“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翻一番,低空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2023年12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及政策實施細則公布。廣州市開發區、黃浦區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產業項目獎補最高達3000萬元,加快打造未來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3年12月29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經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于2024年2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為促進深圳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